從黃龍祥教授,再談點針灸流派點滴 2019年01月19日
今天早上看見『2019 2th 台灣中區•慶祝第89屆國醫節中醫藥學術研討會暨台中市與大臺中中醫師公會第一次聯合繼續教育課程』的大會當天程序表,很榮幸受張永明醫師邀請與會,即將有機會在2019年3月24日,與大會貴賓黃龍祥教授,再度同台,上次是2016年在甘肅蘭州。
當年(2007年)張縉教授來長庚醫院講學時,講課材料,除了張教授自己的『張縉: 張縉教授針刺手法學術講稿[G]. 哈爾濱: 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 2002.』、『針灸大成校釋』之外,張教授手邊還會帶著一本『明·楊濟洲.黃龍祥整理: 針灸大成[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當然,後來我在教學診使用的書,就是這本黃龍祥教授整理的『針灸大成』。

2012年08月06日,甘肅靈台。左:黃龍祥教授。
2016年6月,在北京參加張縉教授的傳承班時,來自澳洲的張彬彬,曾經在擁擠的電梯內告訴大家,她的碩士班老師黃龍祥教授,曾經叫她要讀我寫的幾篇文章,黃龍祥教授還對她說,看了我寫的文章,讓他覺得自己很汗顏,當眾我不好說什麼,但是心中自然是竊喜萬分。
2016年8月12日-14日,我應邀到甘肅蘭州,參加『首屆金城針刺手法高端論壇』,並在大會針刺手法高端論壇,以『甘肅鄭氏針法針灸流派傳承人』的身份,發表了演講,當時黃龍祥教授與其夫人黃幼民教授,也以同樣身份發表了演講,當時曾經在早餐時間,與他們閒聊了一會,當時忘了合照,可惜只有大會的大合照,我曾經貼在網誌中(甘肅針灸之旅_ 2016年8月首屆金城針刺手法高端論壇2018/8/11)。
針灸界的醫學生、醫師們,只要稍微注意針灸的文獻,就會注意到黃龍祥教授,但總會有個疑問,不做臨床而只做醫經醫史的學者,為什麼能對針灸的臨床,有這麼深刻的體會,其實大家都不知道,黃龍祥教授是甘肅中醫藥大學畢業的,我在網誌中(鄭氏門生~閒聊點滴2018年8月23日),有貼過『鄭氏針法傳承譜』,黃龍祥是鄭魁山教授的學生,而其夫人黃幼民教授,則是鄭魁山教授的第一位徒弟。
黃龍祥教授曾經在文章中(從三個著名案例看針灸臨床研究的複雜性,黃龍祥. 科學通報,2012. 57(14): p. 1210-1221.)提到,大家常用條口穴透承山穴來治療肩周炎,這種條口透承山的扎法,最早“可能”是1965年李志明與盛燮蓀的報導…..。張縉教授在講學時,常提到鄭魁山教授的父親鄭毓琳,他的大徒弟李志明針刺手法非常好……,而盛燮蓀教授曾經在2002年12月到長庚醫院講學過,說到這裡,會不會覺得,對針灸的學習切身感,越來越深入囉!
至於2019年3月24日的研討會,如果黃龍祥教授真的能入境來參加,或許我不能只針對泛泛大眾入門式的講法,或許必須像幾次在大陸的研討會般,拿點能夠硬碰硬的內容來真較勁了。
薛宏昇於薛宏昇中醫診所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24巷14號六樓
電話:(02)2366-0111
電話:(02)2366-0111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