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傳承與師徒關係 2019年01月13日
在這麼多年中,我一方面與許多大陸著名流派的針灸大師們學習,一方面也在長庚醫院的教學診,帶領實習醫師與住院醫師們,慢慢地領略針灸領域的奧秘,在針灸科/針傷科的科會中,我也常嘮叨的一再把古籍中的不傳之祕,一點一滴地披露出來,但是在所謂的現代化教學環境中,教學的過程是非常辛苦的。有心要讓中醫針灸的奧秘傳承下去,並不是想像中的這麼容易。
今天看到沈主任貼在臉書的貼文,要招師徒制的學生一名,讓我忍不住感觸良多,多嘴貼了一點回應小小心得,也算是牢騷吧:
------------
師徒關係,看緣分,很難!非常難!
成績優秀的中醫人遍地都是,但能成就師徒關係的,萬中難出其一,若萬一選到悟性不夠,卻企圖心很強的學生,即使成績頂級,仍往往會出大問題。
------------
2018年09月26日,在臉書轉貼八耐舜子的漫畫時,又寫了感想:
-------------
學習過程中,與『老師』的相處,是『藝術』!
針灸大師承淡安曾經表示,『一般拜師修道以後,必須經過相當的考驗和許多的折磨,一有忽視,就有可能摒諸門外,使你感到學道入門之不易。須抱堅強學習的決心,苦心勤練,所以成就也能十得其九。』
我自己從當學生與當老師的經驗,深切體悟,學習不可能僅僅是一朝一夕,漫長過程中,老師與學生,要如何能良性互動,教學相長,是微妙的藝術!
難!很難!非常難!非常困難!
過程中,學生或可能失去耐性而中途放棄,或可能自傲自滿,甚至過河拆橋、欺師背祖,這些都會斷了入門或進階的機會。
會願意帶學生的老師,就是願意傳道、授業、解惑,還要在學生遇到挫折時,適當鼓舞振奮學生的信心,但遇到不成材、不上進,又白目的學生,卻還硬要求老師無怨無悔的全力提攜,這就難了,只能說,當你自己遇到這種學生,才能體會箇中滋味。
------------
2018年9月1日在母校中醫系學生的的臉書,我插嘴了:
--------
1、以中醫系學生角度,寫的很有道理。我以前也是這種觀念。
2、但是,學生有企圖心想學、想變強,關老師何事?
3、以拜師帖而言,整篇刪掉,只保留最後一句,把它當成第一句,底下再重新發揮一下,看看能不能打動人心⋯⋯
-------
同學回問:『不好意思想請問學長,第二點真正的意思嗎⋯
就我覺得(在下只是地方的小R),如果學弟妹有表現出上進想學的樣子,我真的很樂意教學呢~「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有緣成為師生,一起讓台灣教育進步,何嘗不是件好事嗎?』
於是我就進一步的回答如下:
-----------
1.韓愈:「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這些話的前提,是已經先有師生關係。而師徒關係,會比一般大班制的師生關係,還更藝術化,因為這牽涉到『精準』、『個人化』教學。
(1)《禮記、曲禮》:「禮,聞來學,不聞往教。」,大意是:“只聽說主動來請求學禮的,沒聽說主動跑去教別人學禮的。”
(2)《論語、述而篇》:「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大意是:“你沒達到困惑難耐而求教於我時,我不會給你啟蒙。你沒達到猶豫不決又非決不可,從而前來求我時,我不會給你指導和啟發。”
2.中醫,最著名的,當屬『靈樞.官能篇第七十三』裡邊提到的,內文不少,我只舉針灸與骨傷類:
(1)語徐而安靜,手巧而心審諦者,可使行鍼艾。
(2)緩節柔筋而心和調者,可使導引行氣。
但是,官能篇也說了,『各得其能,方乃可行,其名乃彰。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師無名。』
3.再簡單的以白目的白話文舉例回答,看了新聞,我非常想打好羽毛球,我夢想成為戴資穎第二,我也稟賦良好,又是從小一路體育資優保送上來的,從小爸媽或鄰居,都從小稱讚我的優秀啊........但是,她怎麼不把秘籍教給我?她怎麼不主動來我家教我,最好還要把我教成世界第一???因為我是這麼的優秀啊。
-----------
張縉教授於2007年,來台灣長庚醫院講學時,曾經在一次閒聊中告訴我,『無論我向哪位老師,學了多少東西,我一定都待之以師之禮….』,我銘記在心,無論對哪位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也一定都盡量不要失禮。雖然近年來,透過『微信』已經可以常常聯繫,遇到快過農曆新年的時候,還是用這比較不突兀的時機,寄點小東西飄洋過海,傳達心中感謝的厚意。
2018年2月,順豐速運,只花了2-3天。
2019年1月,順豐速運,花了6-7天。在2018年,張縉教授在89歲高齡,全家從哈爾濱搬到浙江衢州定居,在針灸大成作者楊繼洲的故鄉衢州,繼續從事針灸傳承的努力,精神讓人萬分感佩!
薛宏昇於薛宏昇中醫診所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24巷14號六樓
電話:(02)2366-0111
電話:(02)2366-0111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