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19與中50,中醫傳承的層次?2019年05月26日
前陣子應許昇峰教授邀約,回台中母校,幫中醫大中醫系甲班大四同學做專題演講,原來六十位同學的正常上課時間,因我在台北門診而無法成行,經同學幾次聯絡,仍有約二十幾位同學,在準備國考之餘,仍希望能夠額外選訂在 2019 年 5 月 25 日星期六下午的時間,進行三小時的課程, 據說該班有不少的同學,已經聽過在台中慈濟 2019/03/24 的『重返古典針灸與經方醫學』以及 2019/04/14 在母校『溫通針法頭面五官疾患臨床應用』演講,十分嚮往並希望能親自體驗,當我知道這額外的課程,必須由參與的同學共同分攤相關費用後,基於同學們的熱心向學精神,還是決定在當天早上門診結束後,搭高鐵趕下去上課,當晚上再回到台北就累癱了,拖到現在補記上一點感想。 許昇峰教授是大我一屆的學長,我是中醫大中醫系第 19 屆的,現在的大四學生,是中醫系第 50 屆,差了 31 屆!通常一班六十位同學,將來選擇走中醫的人,大概也不會超過 1-2 十位,這二十幾位同學大概就是將來這一屆投注在中醫界的菁英了,負責聯繫的謝秉翰同學,還是我大兒子的國中同學,他再三詢問要先準備研讀哪些資料,並且傳給我同學們事先匯集的提問問題集,真的是非常的用心。 由於只有短短的幾小時,僅能就最關鍵的部分幫大家提點,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相信同學們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刺激與啟發,但關於提問集“如何學習( 7 題)、臨床思維( 5 題)、關於慈濟那場演講( 5 題)”,實在沒有時間可以一一提點,但這邊可以大略補充一下。 在我自己的學習過程,雖然很幸運能有機會與大陸的許多明師們有很多的互動,但其實在學習的過程,仍然是非常辛苦的,針灸是一門知識與技術結合的學科,並不是老師講一講,馬上就能了解就上手的,通常你聽了一小時課之後,你似乎覺得馬上會了,但那通常只是你自己粗淺的誤解,絕對不是老師們幾十年功力做出來的火侯,在後續不斷學習中,尋求答案的過程,到處查找相關文獻書籍,翻遍古今各流派相關資料,溯源窮流 * 、匯同考異、博采眾長,揣摩猜測老師的技術、醫理、醫道的過程,自然會累積非常巨大的學識與經驗,屆時再將疑惑與老師切磋討論,才能夠有較大的進步收穫,這 過程 會是一個點滴傳承的漫長終生學習。 (*針灸大成楊繼洲:“不溯其源,則無以得古人立法之意,不窮其流,則何以知後世變法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