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人不斷提問,什麼是『特殊針法』,這篇網誌撇開『自費』這個話題,只就『特殊針法治療腦中風偏癱後遺症』來聊聊,在『 關於『自費特殊針法』門診 』、『 腦中風後遺症,該選哪種針灸方式? 』,曾經提過,『特殊針法』可以包括了不同的針刺手法、刺法、配穴方法、針刺工具、針刺順序、針刺流程、微針系統 …. 等等。 我接觸的甘肅方曉麗教授,她曾經跟隨鄭魁山教授學習二十幾年,我接觸的另一位黑龍江張縉教授,則是受了鄭毓琳 ( 鄭魁山教授的父親 ) 的啟蒙,大家在查詢大陸的中醫文獻,多是使用中國期刊網 (CNKI) ,許多醫院未購買較早年代的那部分資料庫使用權,因此較不容易找到較早由鄭毓琳指導的文章,這篇文末附上一篇文章的節錄,它的原文刊在“鄭魁山 , 高從光 , 張仲徽 : 針灸治療 20 例腦血管意外后遺偏癱的初步觀察 . 上海中醫藥雜志 1963(09):32-34. ”,後來在“鄭毓琳臨證金針,鄭魁山口述,田大哲等整理,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4/12/01 ”,是收錄在第 135 頁到 140 頁。 所節錄的短短內容中,除了處方配穴,還用到了『燒山火』、『透天涼』、『溫通針法』,而將『溫通針法』運用在天宗穴,後來稱為「穿胛熱」針法,這邊也另附上「穿胛熱」針法的說明。將『溫通針法』運用在大椎穴,後來稱為「通督熱」針法。所以,在臨床上,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頭針療法、耳針甚至眼針、舌針等微針療法之外,還可以靈活選用這些傳統留下來的『特殊針法』。 對中風後肢體偏癱、痿軟和風濕痹症等,病在上肢部,取風池、大椎、大杼、肩髃、曲池、外關、合谷、後溪等;病在下肢部,取腎俞、關元俞、環跳、風市、陽陵泉、足三里、懸鐘、足臨泣等,治療時按順序由上而下依次針刺,用『溫通針法』,使熱感傳導至肢體遠端,起到活血通脈、恢復肢體運動功能的作用,稱之為「通經接氣法」。 ------ 對風寒濕侵襲所致的上肢麻木疼痛和肩凝症等 , 取天宗穴為主施用溫通針法 , 使熱感傳導至肩部 , 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 , 稱為「穿胛熱」針法。 1 .治療肩周炎 治法:患者取俯伏位,在天宗穴處用指壓法找到敏感點,左手拇指為押手,右手持 1.5 寸毫針直上斜刺 1 寸左右,得氣後即行溫通針法,使針感沿肩胛傳至肩關節部,針尖頂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