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9的文章

影響針刺效應因素的分析 2019年12月01日

圖片
  (有興趣參與針灸專業討論的醫師 / 醫學生,請改到: 專業社團: 台灣中醫針灸學術研究會 )     以針灸來治療疾病,臨床療效是最重要的,因此,先要了解哪些因素會影響針灸療效,再確切的針對每項影響因素,一一掌握,才能將針灸的臨床療效,發揮到極致!     在很多年前,我就曾經指導實習醫師 / 住院醫師,在長庚紀念醫院針灸科的學術會議,報告 / 討論過非常多相關的文章,從其中再度拿出這篇文章,來溫故知新,重新審視。 Ref 1 :『石廣霞 , 汪德瑾 , 劉存志 , 王麟鵬 ,  影響針刺效應因素的分析 .  中醫雜志 , 2009(10): p. 942-944. 』     這篇文章的通訊作者,是當時還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針灸科的劉存志教授,王麟鵬教授也在這篇文章的作者群中。     王麟鵬教授,賀普仁傳承工作室主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在網誌中,已經介紹過多次。 * 頭痛 / 偏頭痛與針灸治療  2018 年 11 月 22 日 * 世界針聯 / 世針教育招生網頁,出現我拍的照片  2019 年 05 月 24 日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醫針灸》四位代表性傳承人  2019 年 11 月 26 日     劉存志教授,前不久剛在吉林長春,與他見過面。( 吉林長春『針灸臨床技術繼承與發展』論壇  2019 年 10 月 16 日 ),他原來是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針灸科,是王麟鵬教授的同事,現在已經躍升為重要的領導了,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院長,中國針灸學會青年委員會主任委員。       上面 2009 年這篇『影響針刺效應因素的分析』,他們後來改寫成英文,發表在 2012 年 SCI 雜誌,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依然是 Liu, C. Z. ,劉存志教授。 Ref 2: Shi, G. X. Yang, X. M. Liu, C. Z. Wang, L. P.,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rapeutic...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醫針灸》四位代表性傳承人 2019年11月26日

圖片
世界針聯的微信官方帳號,昨天公告的訊息中,有兩則引起我的注意: ———— 針灸非遺,未來可期——「中醫針灸」入選人類非遺名錄九週年系列活動在京舉行 針灸的國際教育、傳承與推廣之分論壇在土耳其順利 召 開 ———— 第一則訊息,是關於《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第二則訊息,其中,世界針聯傳承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濱江教授,參與了這次活動。 而我,是這個傳承工作委員會, 2017 年 12 月在衢州換屆改選後的 副主任委員 。 2010 年 11 月 16 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通過申遺審查,將《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項目的“中醫針灸” 有 4 位代表性傳承人,程莘農、賀普仁、郭誠杰、張縉。每年在大陸都會有相關的後續活動舉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 《中醫針灸》相關網頁   學者們所記錄,辛苦的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過程: 朱兵 , et al.,  “中醫針灸”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文本解析 .  中國針灸 , 2011(03): p. 193-197. 四位代表性傳承人中,張縉教授曾經在 2007 年來過長庚紀念醫院講學, 2014 年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的國醫節國際研討會,曾經第二度來台講學。日前, 2019 年 9 月 28 日,我特地去衢州,參加張縉教授的九十歲華誕。身為張縉針法學術流派八位主要傳承人之一,八位之中,除了他的嫡傳弟子(兒子、女婿)之外,大概就算我,最常聊起與張縉教授學習過程的點點滴滴。這次衢州行之後,我寫了篇網誌: 古典針法傳入台灣傳承錄~張縉教授部分  2019 年 11 月 01 日 其他三位代表性傳承人: 程莘農( 1921.08.24 — 2015.05.09 ) 賀普仁( 1926.05.20 — 2015.08.22 ) 郭誠杰( 1921 — 2017.05.07 ) 郭誠杰教授, 2012 年 08 月 07 日,我在 甘肅靈台的研討會 ,聽過他演講乳癌的針灸治療。 程莘農教授系統,現今在針灸界活躍的,是他的孫子,北京中醫藥大學程凱教授。我在 2014...

大陸針灸十大流派 2019年11月23日

圖片
昨天在臉書社團 (『 台灣中醫針灸學術研究會 』) ,聊針灸書籍中所附帶的操作視頻,有人貼出『鄭氏針法學術流派』的視頻畫面,這裏就再度聊聊『大陸針灸十大流派』。 大陸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 2012 年,公佈了第一批 64 個全國中醫流派傳承工作室,包括了全部中醫領域科別,其中專門屬於針灸領域,常被提到的有十個流派傳承工作室,流派工作室名稱、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請見這張表格: 這十個針灸流派傳承工作室的負責人,方曉麗教授(甘肅鄭氏針法流派)、管遵惠教授(管氏特殊針法流派),曾經分別在 2008 年、 2009 年,來過長庚紀念醫院講學。我與這兩位教授一直保持聯繫,甘肅鄭氏針法流派傳承工作室所舉辦的活動,我都是很熟悉的,除了 2008 、 2010 、 2012 ,分別去甘肅蘭州、敦煌、靈台,參訪或參會, 2016 年、 2018 年是被以鄭氏針法流派傳承人的身份,邀請去甘肅蘭州,在鄭氏針法流派研討會上演講。 人民衛生出版社,在 2017 年,出版了『中國十大針灸流派臨床經驗全圖解』: Ø    澄江針灸學派:特色針灸操作技術 張建斌 主編 Ø    長白山通經調臟手法流派 針灸臨床經驗全圖解 王富春 主編 Ø    遼寧彭氏眼針流派臨床經驗全圖解 王鵬琴、楊森 主編 Ø    管氏特殊針法流派臨床經驗全圖解 管遵惠、管傲然、管薇薇 Ø    甘肅鄭氏針法流派臨床經驗全圖解 方曉麗 主編 Ø    廣西黃氏壯醫針灸流派臨床經驗全圖解  黃貴華主編 Ø    河南邵氏針灸流派臨床經驗全圖解 邵素菊主編 Ø    湖湘五經配伍針推學術流派臨床經驗全圖解 章薇 Ø    靳三針療法流派臨床經驗全圖解 莊禮興 主編 Ø    四川李氏杵針流派臨床經驗全圖解 鐘磊 鐘樞才 主編   香港中醫學會在 2018 年 6 月 16-18 日,舉辦 香港《國際針灸高峰論壇》 ,一口氣邀了起碼七個流派的專家演講!當時算是我在離開長庚前的進修活動,針灸流派薈萃,收費極少( 6...

陸瘦燕 與 劉慧榮教授 2019年11月17日

圖片
     昨天在針灸社團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40422595970924/ ) 內,聊到陸瘦燕,連想到常用來介紹『針刺手法分類』的表格,(曾貼於網誌『關於『自費特殊針法』門診  2019 年 05 月 19 日』 http://www.shstcm.tw/2019/05/20190519.html ), 出處,是來自於這篇文章: 『吳煥淦、口鎖堂、劉立公、施征、劉慧榮 ,  針灸學家陸瘦燕 .  中國針灸 , 2006(12): p. 885-889. 』 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的這些作者中,前三位作者,吳煥淦、口鎖堂、劉立公,只要是常檢索針灸文章,一定都耳熟能詳。《上海針灸雜誌》就是由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發行的。 我在網誌『吉林長春『針灸臨床技術繼承與發展』論壇  2019 年 10 月 16 日   』( http://www.shstcm.tw/2019/10/20191016.html ),曾貼出 2019 年 10 月 12 日晚上的迎賓晚宴合照,     其中,後排右三: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黨委書記劉慧榮教授,     在“座談會後合照”,劉慧榮教授是在前排座位,右三的位置。     也就是說,上述 2006 年的文章作者群中,劉慧榮教授,現在已經是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 http://www.shacumox.com )的黨委書記! 可惜,當天沒索取她的親筆簽名! 以上是  part I , part II  會續貼在針灸社團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40422595970924/ ) 。 薛宏昇   於   薛宏昇中醫診所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 24 巷 14 號六樓 電話: (02)2366-0111 預約掛號網址   http://shs.tcm.tw/index06.php 粉絲專頁 :   http://fb.me/shstcm 網...

關於『針刺單式補瀉手法探微』 2019年11月16日

圖片
     在 2019 年 11 月的『中國針灸』雜誌,看到一篇:『吳嬌娟 , et al.,  針刺單式補瀉手法探微 .  中國針灸 , 2019(11), p.1187-1190. 』。      是由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劉清國教授指導的文章,以往拜讀過劉清國教授許多精彩的文章,這篇文章有十二位共同作者,且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所支持的,一口氣讀完後,覺得在各個分項標題內的論述,所收集的參考資料,足以讓有興趣的學生參考。      但是對於由這麼多人,花這麼多力氣,寫成的這篇報告,所形成的結論觀點,覺得有點遺憾且非常失望,『中國針灸』雜誌是大陸所發行,針灸界最多人關注的中文雜誌,影響力是非常廣大深遠的,近年來要寫傳統針灸領域的論述文章,已經是非常難刊登上該雜誌,這個『針刺單式補瀉手法探微』的題目,是任何中醫系、或是針灸推拿學系的學生,都會學習碰觸到的,不過,由於全世界針灸領域,能夠真正掌握針刺手法訣竅的前輩,非常稀少且屈指可數,導致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僅由文獻探討來獲得的結論,會與實際能操作出燒山火、透天涼的專家學者,其對『針刺單式補瀉手法』獨特的認知是完全不同的!      對於這篇『針刺單式補瀉手法探微』,提到的『迎隨補瀉、捻轉補瀉、提插補瀉、徐疾補瀉、平補平瀉』,其結論部分,只有在『捻轉補瀉』中的兩句話,我稍微能認同,其它大部分的結論,我覺得都沒有抓到實際臨床操作時的重點奧秘!那我提出這篇文章要做什麼?這是一個非常基本又重要的題目,其搜集研究過程仍然可提供大家參考,在歷次上課時,我都會把這些傳統補瀉的重要觀點,講得一清二楚,且落實在手下操作,最終的目標,就是要能操作出傳統古典針刺補瀉,質樸、靈巧、俐落、效宏的精神!      以往我都把文章寫在網誌,再轉貼到診所與個人的網頁,但是這都不方便讓專業的中醫師來充分討論交流,我在臉書開了一個社團,暫時隨便取個名字,『台灣中醫針灸學術研究會』,(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40422595970924/ ...

古典針法傳入台灣傳承錄~張縉教授部分 2019年11月01日

圖片
     用這個標題,可能不少人會有意見,我在網誌『 「同精導氣」針法   臨床應用 』,提過 “ 多年來始終認為,與我接觸到的多個大陸名門大派相比較,網路上流傳台灣四大派中的兩個派,其實根本沒傳進台灣 ” ,或許是我見識淺薄,在古書或針灸教科書上的“燒山火”、“透天涼”、“飛經走氣”等等眾多古典針法,在求學或教學醫院受訓過程中,從來都未曾見過,也未曾聽聞過哪邊的專家前輩,『真正』會操作出這些絕技,當然就更不必盤算,要找哪位老師才能學得會。一直到 2007 年黑龍江張縉教授, 2008 年甘肅方曉麗教授,來長庚紀念醫院講學之後,才讓我真正開了眼界,能夠一窺針灸名門大派的堂奧,進而能夠登堂入室,讓這些古典針法傳入且留在台灣。      上個月 9 月 28 日,特地到浙江衢州,參加了張縉教授的九十華誕壽宴,(見網誌『 張縉教授九十華誕   暨   中醫針灸弟子傳承文集 』),兩天後的 9 月 30 日,張縉老師身邊的車延萍車姐,微信傳來語音訊息,大致是說:“你再好好準備一下,下一步我們要出一本弟子傳承錄。側重在,怎麼傳承,如何傳承。你那資料已經比較多了,把一些東西,到時候再完善一下。再說,當時老師看完你那底稿吧,就說嗯,還是薛宏昇整的行。”,(她說的底稿,是指七月份我為張縉老師九十華誕文集寫的文章)。 當時最後一句話聽不清楚,請車姐再說清楚一點,她回說:『老師說還是薛宏昇整的比較清晰和系統。邏輯、思維概念比較強,做事的框架、體系,都是延續下去了, … 老師昨天拿着你這個底稿跟我們講,我說你看薛宏昇,從他理順這件事情的時候,第一點是如何跟你結緣的,第二點,我是如何學習的,第三點,張縉老師是如何教的,第四點,我是如何做的,他就把自己點說得很清晰,用圖片和文字,它不是光用圖片,變成了圖片,穿插的也挺好的,我覺得嗯,老師用你這個又給我們當時講了一個案例。』。      還記得先前,『張縉 90 生日 - 弟子祝壽文集籌備組』微信群中,車姐在2019年 07 月 27 日,貼照片說:『這是老師已經看完的弟子文章,老師看後很高興,認為弟子們都是在臨床上真正在應用手法做了才能寫出這樣的文章!』 2...